承德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11~2015年)
承德市人民政府
二Ο一Ο年八月
目 录
一、总则················································1
(一)规划编制主要依据··································1
(二)规划期和适用范围··································1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形势·······················2
(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勘查现状·······················2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3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4
(四)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情况 ·····················4
(五)矿产资源供需形势·································6
(六)存在的问题·······································8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8
(一)指导思想·········································8
(二)基本原则·········································9
(三)规划目标········································10
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12
(一)基础地质工作·····································13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13
(三)矿产资源勘查方向与布局···························14
(四)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 16
(五)勘查规划区块及探矿权设置·························18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18
(一)主要矿种开发总量调控····························19
(二)矿产资源开发布局及区块划分·······················21
(三)开采规划区块及采矿权设置························24
(四)开发利用结构调整································25
(五)矿产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27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28
(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区 ····························28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主要任务···············29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30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31
(五)加强矿区土地复垦·································33
七、重大工程···········································33
(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工程·······················33
(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34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 ··················35
八、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35
(一)完善机制,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制度建设················35
(二)抓好落实,为规划实施创造条件 ····················36
(三)加强管理,提高政府对矿产资源调控能力··············37
(四)加强执法监察,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37
(五)实施科技创新,提高国土资源科学化管理水平·········38
(六)健全制度,完善规划管理体系························38
九、附则··············································39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到实处,努力促进承德市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结合承德市矿产资源特点,在总结《承德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编制《承德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对承德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工作进行总体规划部署,是承德市规划期内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的重要依据。本《规划》与河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并与承德市相关规划相衔接,也是编制本行政区各县(自治县)、区矿产资源规划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44号令)
4、《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
5、《河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6、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冀国土资矿字[2009]3号)
7、《承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8、省、市土地利用规划及相关行业规划
9、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矿产资源政策和省、市有关规定。
(二)规划期和适用范围
以2010年为基期,规划期为2011~2015年,展望到2020年;适用范围为承德市所辖行政区。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燕山腹地,国土面积约3.95万平方公里,人口366.9万人。2010年,矿业经济实现增加值263.3亿元,占全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880.5亿元的29.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9%。承德紧依京津,南邻秦皇岛、唐山,北倚内蒙,西连张家口,东接辽宁,是京津冀通往内蒙古及东北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显著。
(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勘查
承德市地域辽阔,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河北省矿产资源大市之一,部分矿种的资源储量在河北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10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9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55种。
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截至2010年,完成1∶25万数字化地质调查丰宁幅(修测);完成1∶5万张三营、唐三营、八达营子、榆树底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图幅总面积1546km2;完成西老府幅、隆化县幅、丰宁县幅3幅1∶25万区域化探,调查面积7722 km2;完成1∶5万马道幅、步古沟幅、皮匠营子幅、龙头山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水系沉积物测量,编制出新的1∶5万地质矿产图,圈定新矿产地2处,找矿远景区5处。
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截止2010年底,全市设置探矿权275处,其中能源矿产3处、金属矿产265处、非金属矿产7处;完成勘查工作86处,其中普查52处,详查18处。铁、金、银、铜、钼、铅锌多金属等矿产的勘查程度相对较高,勘查深度因矿种而异,金属矿一般为200~400米,非金属矿一般为100~200米。地质勘查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财政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多元化投资格局。
首轮规划期间,在钢铁市场带动下,承德市形成了超贫磁铁矿的开发热潮。为了查明资源底数,有效引导和规范超贫磁铁矿的开发利用,于2006年开展了《承德市超贫钒钛磁铁矿普查》项目会战,查明超贫铁矿资源储量25.50亿吨,同时求得含铁岩石(8%>磁铁≥4%)资源量19.75亿吨。截至2010年,全市探明和预测超贫磁铁矿潜在资源总量超过80亿吨,为超贫磁铁矿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源依据。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矿业经济与布局。截至2010年底,承德市拥有各类矿山企业1179个,从业人员逾10万人,矿业采选业及黑色金属压延业实现财政收入4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114亿元的36%。已初步形成了能源(煤炭、地热水)、黑色、有色和贵金属(铁、钒、钛、铜、钼、铅、锌、金、银)、化工(硫、磷、萤石、白云岩)及建材(水泥灰岩、饰面花岗岩、饰面正长岩、石料)等矿产为主的矿业开发格局。通过矿业秩序治理整顿、矿产资源整合等方式,矿山企业布局日趋合理,有效利用资源、集约化、规模化、集团化矿业开发的格局正在形成。
资源利用现状。截至2010年底,承德市列入《河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35种矿产和192处矿产地中,有28种矿产、178处矿产地已开发利用;未上表的有21种矿产,产地940处。全市已开发利用的49种矿产中,铁矿300处、金矿139处、煤矿65处,占矿产地总数的43%;全市已评价矿泉水10处、地热泉10处,其中地热资源较丰富,具有一定开发潜力。
矿山企业布局。在矿山规模结构上,承德市大中型矿床少,小型和小小型矿山占有比例大。截至2010年底,全市有大型矿山12个、中型矿山42个、小型矿山497个、小小型矿山628个,其中小型及以下矿山占矿山总数的95.42%;大中型矿山企业具备较为完善的矿山采选技术支撑体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效率较高,小型矿山企业则技术装备落后、产品单一,多为原矿石或初加工产品,缺乏深加工及高附加值的矿产品。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废弃矿山160处、废矸石堆943处,累计排放废石、矸石2474万吨,因矿产资源开采累计占用、破坏土地7550公顷,其中采矿塌陷区破坏土地82公顷、露天采坑占用土地3661公顷、尾矿堆放占用土地2947公顷、固体废料堆放占用土地860公顷。近年来,随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市矿山土地复垦及矿山废弃物、尾矿的综合利用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累计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面积2385公顷,矿山土地复垦率31.59%。2010年,全市矿山企业植树1815.4万株,植树面积310公顷,种草52公顷;利用矿山煤矸石12.4万吨,占当年综合利用率的30.83%;处理废石502.62万吨,占当年综合利用率的20.66%;处理尾矿2043.29万吨,当年综合利用率达25.14%。
(四)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情况
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对矿产资源管理更加科学与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得到明显加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成效显著,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渐趋合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取得较大进展,矿产资源对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保障作用日益增强。
地质调查及找矿勘查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10年,地质勘查资金投入总额累计达3.28亿元,矿产勘查投资额度大幅提升。承德大庙—黑山一带钒钛磁铁矿深部及外围勘查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增储量1.2亿吨,隆化县大乌苏南沟深部盲矿体(M24)磁异常验证成效显著,已累计探明资源量2.58亿吨,该区推算资源量可达5亿吨以上。
矿业权市场化配置稳步推进。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积极探索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分制运行机制,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对商业性勘查的引导作用,通过招标、拍卖、挂牌进行矿业权市场化运作。截止2010年,共组织实施探矿权挂牌出让活动12批次,成交探矿权价款总额逾亿元。
矿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市矿山采选业增速连续攀升,年均增长达36.87%,矿业已成为推动承德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截至2010年,铁矿石、煤炭受市场影响,年产量均突破了规划目标,全市铁矿石(含超贫磁铁矿)原矿量年产高达1.89亿吨,铁精粉产量达3560万吨,增速居全省第一;煤炭产量“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年递减3.8%,实际原煤产量2000年265.1万吨,2010年为246.6万吨,年均产量略有下降;其它矿种金、银、钼精矿的产量均稳中有升,化工及建材类矿产产量略有波动,基本符合规划预期目标。在首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的调控总量、调整结构引导下,全市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矿业开发格局。例如黑山—大庙式钒钛磁铁矿,滦平县周台子铁矿、宽城县豆子沟和北大岭铁矿,宽城县峪耳崖金矿,丰宁县银矿、钼矿,营子区和承德县水泥灰岩,承德县甲山石材开发以及宽城、滦平、平泉、隆化等县境内超贫磁铁矿等矿业基地的形成,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规模开发以及后续加工业的生产和布局奠定了基础,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突出。
矿山规模结构不断优化,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高。近年来全市大力开展矿业秩序整顿,强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有效调整和优化矿山布局。截至2010年,全市大、中型矿山比例由2000年的0.07%提高到2010年的4.58%;小煤矿、小金矿等小矿山也得到有效整合与治理,煤矿比2000年减少67%,金矿比2000年减少13%。
矿山“三率”指标考核体系逐步健全,其中大中型矿山资源利用率明显改善。铁矿露天开采大中型矿山回采率达到90%,地下开采回采率达到80%,选矿回收率85.13%;金矿开采回采率85%、选矿回收率84%;煤矿矿井回采率达68.8%,建材等非金属类矿山采矿回采率也明显提高;主要共伴生矿产得到有效利用,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30%。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10年,全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2亿元,完成“绿色矿山”建设650个,恢复治理面积2385公顷,矿山土地复垦率31.59%,矿山废渣综合利用率7.54%;滦平县周台子铁矿、丰宁银矿、宽城北大岭铁矿等一批“花园式”矿山企业典型示范工程得到大力推广。
(五)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分析
承德是矿产资源储量大市,也是矿产资源生产和消耗大市。矿产资源为实现全市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资源储量能够保障或基本保障需求的矿产,以2010年全市各类矿业开采量为基数,按照现有矿山生产能力,对主要开采的矿产资源储量进行总体测算表明,铁、钒、钛、金、银、铅、锌、钼等金属矿产,查明资源储量保证程度高;非金属矿产中水泥灰岩、沸石、萤石、硫铁矿及饰面石材、建筑石料等矿产资源保证程度高;而煤、铜等矿产资源,现有大中型矿山资源储量不足,面临不同程度的资源危机;因资源储量严重不足而不能保证需求的矿产有:锰、铬、磷、高岭土等。
铁矿:铁矿资源储量4.93亿吨,其中,上表矿产地资源储量2.25亿吨,未上表矿产地资源储量1.94亿吨。2010年,生产铁精粉3560万吨,查明资源储量完全可以满足承德市境内钢铁企业对铁资源的需求。
金矿:金矿资源储量49.60千克,年金产量为3.5吨,占河北省总产量的29.2%。规划期间,随着骨干矿山深部勘查后续资源储量的增加,金矿查明资源储量保证程度高,金产量年均递增可达5%。
铜矿:铜矿资源储量140588.98吨,2010年铜选矿产品含铜量为2045.4吨,按现有矿山生产能力推算,查明铜矿资源储量保证程度低,应加大找矿力度,增加铜资源储量。
煤矿:煤炭资源储量9978.8万吨,资源比较短缺。2010年原煤产量246.6万吨,基本保持0.93%递减率,预计到2015年煤炭产量自给率不足50%。
非金属类矿产:非金属类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开发前景广阔。以水泥灰岩为例,截止2010年,全市水泥灰岩资源储量6.66亿吨,预测 2015年水泥灰岩需求量为1500万吨,2020年达到2000万吨,水泥灰岩资源优势显著。
(六)存在的问题
找矿难度增大,个别矿种储量不足。承德市找矿方向已由浅部逐步转向深部勘查,加大了找矿成本与难度,同时由于地质勘查资金投入不足、深部探矿技术应用难度大等原因,使得新增矿产地较少,有些矿产如煤、铜等保有资源储量逐年下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部分矿山企业资源利用率低。资源利用开发方式多以初级加工为主,深加工矿产品少、附加值低,单位产值资源消耗量大;部分矿山企业选冶设备和工艺落后,矿产资源回收率低下,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铁矿开发面临问题较为突出。一是鞍山式磁铁矿资源利用率较高,但资源储量不足。二是优势矿产节约集约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低,大庙式钒钛磁铁矿中五氧化二钒(V2O5)从钒渣冶炼回收产能和二氧化钛(TiO2)从尾矿中回收产能较低。三是超贫铁矿开发,因选矿比过大,排放大量尾矿,对矿山周边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任务繁重。随着矿山开发强度不断增大,采矿活动形成的矿业废渣、煤矸石、尾矿等大量产生,使矿区及其周边的水、土、自然环境以及防洪安全承受更大压力,部分矿山企业对“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认识不到位、抓落实不够,需进一步加大行政监管力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承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总体战略,立足“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主题,着力落实“加快发展、加速转型”两大任务,以提高矿产资源特别是钒钛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大力实施矿产资源整合,着力调整和优化矿业结构和布局,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努力实现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充分发挥承德市矿产资源优势,统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矿业经济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相结合。发挥矿产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国家钒钛资源利用产业基地,促进地方各具特色的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和矿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带动全市矿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矿产勘查,提高矿产资源保障供给能力。把节约与集约利用资源摆在首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依法治矿,严格禁止采富弃贫、乱采滥挖等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的行为,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统筹考虑矿业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注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治理、谁受益”原则,监督矿山企业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义务,发展绿色矿业,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坚持科技兴矿原则。增加科技投入,优化矿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培育优势产品,拓展新领域,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系列产品,注意人才引进和职工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行业队伍整体素质。
坚持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矿产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形成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相协调的局面。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引导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方向和重点,促进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勘查开发的合理布局。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新机制,促进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加大主要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实现资源危机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重大突破,特别是加大大庙—黑山一带钒钛磁铁矿整装勘查力度,为打造中国北方最大钒钛制品基地提供资源保障。
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约集约并举,大力研发矿产品深加工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生态型转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逐步趋于合理。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得到有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形成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强矿产资源宏观调控能力。适应市场经济规则的矿业开发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基本完善,矿产资源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2、2015年规划目标
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及综合研究程度显著增强,公益性地质信息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重要经济区、重点成矿区带和重大地质问题区开展新一轮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更新一批基础图件。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地质勘查程度进一步提高,地质找矿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强成矿预测与成矿规律研究,加强重要成矿远景区的综合评价,查明一批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基地,提高资源保障程度。提交可供进一步勘查的后备产地10~15处,其中可供详查产地5处,大中型规模产地1~2处。新增资源储量(见专栏1):铁矿3~5亿吨,铅、锌各20万吨,钼矿5万,金20吨,银200吨,水泥灰岩2亿吨,饰面石材30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得到有效调控。至2015年,铁精粉产量稳定在4200万吨左右,煤产量稳定在200万吨左右,金矿(金属量)产量稳定在4吨左右,银矿(金属量)20吨,钼精矿(Mo含量45%)1万吨。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布局和结构更加合理。通过限制小矿开采、大力实施矿山整合等措施,进一步优化矿山结构,减少小型及以下矿山比例,增加大中型矿山数量。2015年矿山数量控制在1100个以内,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10%。矿业经济区的聚集效应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矿山企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得到进一步提升。
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主要共伴生矿产得到有效利用。重点是提高大庙式铁矿中的钒、钛、磷及高板河硫铁矿中铅、锌的综合利用率,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意识,形成对共、伴生矿产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模式。至2015年,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综合利用率提高到43%。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机制,加强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矿山地质环境监管力度。到2015年,矿业权人全面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与恢复治理义务,对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和破坏的土地实现同步恢复治理;属于历史遗留的矿山要采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机制,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全面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管理能力。按照 “科学开发,永续利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大力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大中型企业对矿产资源的掌控程度,严格资源配置和矿业权设置,实现矿山布局合理化、矿产开发规模化、矿山企业集团化目标。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规范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基本形成;健全和完善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规划为龙头的矿产资源监督管理体系,统一、高效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全面形成。
3、2020年目标
全市矿产资源管理能力与综合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矿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健全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质勘查机制,加大重要成矿远景区的综合评价力度,查明一批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结构与方式更趋合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取得新进展。
全面提高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程度,突出钒、钛特色矿产和金、银、铁、钼、多金属等重要矿产,以“攻深找盲”和已有矿山深部及周边找矿为重点,加快危机矿山外围和深部接替资源的勘查。按照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结合承德市矿产资源分布特点、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地质勘查。
(一)基础地质工作
充分发挥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的引导作用,为社会提供基础地质找矿信息。加强与地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地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地质科技领域的先导作用,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突出重要经济区域、重要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的地质调查,大力开展基础地质研究和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明确找矿重点和方向。矿产勘查适时引入大型企业,促进资源整装勘查,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1、基础地质调查。在丰宁、围场、隆化、平泉及承德县境内,采用多幅联测的方式安排1∶5万区域地质调查10个测区,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预期提交10~19处可供勘查的找矿靶区。开展1∶2.5万高精度航空磁测勘查,面积覆盖全市,根据航磁结果选择有成矿远景的10~30处异常进行查证,结合地质、重力、化探、遥感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为寻找隐伏矿、深部矿和大型矿产资源提供指导。
2、区域物化探成果研究。开展1∶5万区域化探成果二次开发项目6个:丰宁县大河西—邓栅子地区金银多金属成矿规律研究、丰宁县南辛营——红旗地区多金属成矿规律研究、围场县新拨—五十家子地区多金属成矿规律研究、围场县老窝铺—下伙房—黄土坎—四合永地区多金属成矿规律研究、围场县棋盘山—扣花营地区多金属成矿规律研究、兴隆县大营子—半壁山地区金多金属成矿规律研究。
3、主要地质矿产综合研究。以铁、钒、钛、金、银、铜、铅、锌、钼、煤等矿种为主要找矿对象,全面评估找矿潜力,开展资源总量预测评价,初步查明重点成矿区带500米以浅矿产资源潜力和空间分布。加强对大庙—黑山一带“攻深找盲”勘查及成矿理论研究,加强区域地质物化探、遥感等综合方法找矿研究,为寻找有色金属、贵金属、大庙式钒钛磁铁矿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4、重点调查评价区。积极开展国家级重点评价区金厂峪—汤道河一带金铁矿承德范围内的调查评价工作;加快开展王家窝铺—老伙房铅锌银资源、红石砬—大庙金铁资源等2个省级重点调查评价区的调查评价;依据承德市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和成矿地质条件,安排调查评价项目10个,包括: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寿王坟、小寺沟外围铜钼普查以及油页岩、煤矿普查评价等。
(三)矿产资源勘查方向与布局
1、禁止、限制和鼓励勘查的矿种
禁止勘查矿种为砂金和泥炭;限制勘查矿种为超贫磁铁矿;鼓励勘查矿种主要有:铁(不含超贫磁铁矿)、岩金、银、铜、铅、锌、地热、煤、油页岩等。上述勘查方向应在今后的探矿权设置及审批时严格执行。
2、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区域布局
铁矿:开展大庙—黑山—头沟一带钒钛磁铁矿的整装勘查,预计增加资源储量10亿吨;在冀东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区内,对兴隆县跑马厂—宽城豆子沟—北大岭勘查区,兴隆县沙坡峪—开庄勘查区,滦平县周台子—孙营勘查区,丰宁县胡麻营—石人沟勘查区等进行勘查评价,预计新增资源储量2亿吨。
金矿:在峪耳崖—汤道河及花市—挂兰峪金矿资源集中区,开展深部及外围普查、详查,预计新增资源储量10吨;在红石砬—大庙—五道河一带金矿勘查区,围场县朝阳湾—内蒙古红花沟一带(承德段)金矿勘查,隆化—承德县东山一带金矿勘查区,丰宁县黑山嘴—胡麻营一带金矿勘查区,丰宁县大西沟金矿勘查区,平泉县下营房一带金矿勘查区等6处进行勘查评价,预计新增资源储量10吨。
多金属矿:以斑岩型、矽卡岩型和热液型铜、铅、锌、钼矿为找矿方向。钼矿找矿方向为黄旗—乌龙沟深断裂带两侧勘查区,平房—桑园勘查区,兴隆县楠木沟西厂沟钼矿勘查区;铜矿找矿方向为寿王坟—三岔口—平泉下营坊勘查区,刘巴店—下营房成矿带;铅、锌矿找矿方向着重丰宁、隆化和兴隆县域,包括:丰宁县王家窝铺—老伙房勘查区,隆化县郭家屯、韩家店、碱房勘查区,兴隆县高板河勘查区。预计新增资源储量铜10万吨,铅、锌各20万吨,钼15万吨。
水泥灰岩:兴隆县李家营—北马圈水泥灰岩勘查区,宽城县龙须门一带、平泉县广兴店一带水泥灰岩勘查区。预计新增资源储量2亿吨。
地热:在承德市大石庙-闫营子-偏桥子、隆化县七家-茅荆坝、围场县山湾子乡热水汤地热田、隆化县郭家屯镇三道营汤泉-漠河沟汤泉、滦平县金山岭太子泉等处开展地热勘查。
建筑用石料:在围场、隆化、滦平、平泉等普查区开展勘查评价工作,预计新增建筑用玄武岩、石灰岩等建筑石料5亿吨。
油页岩:在围场、丰宁、隆化、滦平等普查区开展勘查评价工作,预计新增油页岩资源储量2亿吨。
(四)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
根据矿产资源的供需形势和国家产业政策,结合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山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等,划定重点、禁止、限制和鼓励勘查规划区,以指导探矿权的合理设置,有效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布局的优化和调整。
1、重点勘查区
将成矿条件有利、找矿前景良好的区域划为重点勘查区,包括大中型矿山的深部和外围等具有资源潜力的区域。重点勘查区作为国家、省级地质勘查专项资金或地质勘查基金和商业性勘查投入的重点区域,优先安排国家、省级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和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对国家和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全额投资的勘查成果,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律通过市场竞争方式有偿出让矿业权;对地质勘查基金与社会资本或其他资金合作投资的勘查成果,地质勘查基金按照合同约定转让其权益,合作的其他投资方可优先取得矿业权。引入社会资金的勘查项目原则上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方式公开竞争。承德市范围划定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勘查区5个。
2、禁止勘查区
全市境内国家级或省级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所在地,重要工业区、大型水利工程设施、城镇市政工程设施可视范围300米以内,机场、国防工程设施等圈定的地区禁止矿产资源勘查。在禁止勘查区范围内,除公益性地质工作外,不再新设探矿权,重点地段拟投勘查工程须避让,已有的矿产资源勘查活动要逐步退出。
3、限制勘查区
限制勘查区主要包括: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具有地方特色且资源储量有限、需要储备和保护的矿产地;虽有可靠的资源基础,但现阶段开发技术条件不成熟的矿产地;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现有技术条件下开发对环境具有破坏性影响的矿产分布区域。
全市限制勘查区主要为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对限制勘查区内的现有的探矿权进行严格审查,未达到勘查规划准入条件的,限期提出整改,到期仍不符合要求的,依法注销其勘查许可证。限制勘查区内原则上不再新设探矿权,但对于不动用山地工程的勘查活动,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进入开展地质调查,确实需要新设探矿权的,应进行严格的规划审查和论证。
4、鼓励勘查区
全市划定鼓励勘查区12个:承德大庙—黑山一带铁矿勘查区(范围包括:隆化县韩麻营镇、双滦区大庙镇、承德县高寺台镇部分区域)、宽城县峪耳崖—汤道河一带金矿勘查区、丰宁—平泉岩浆型铁矿成矿带、丰宁南辛营—杨营沉积变质铁矿成矿带、周台子—马山沉积变质铁矿成矿带、宽城豆子沟—汤头沟沉积变质铁矿成矿带、兴隆县跑马厂—半壁山沉积变质铁矿成矿带、宽城孤山子—柏树沟超贫(钒钛)铁矿成矿带、兴隆县寿王坟—马架沟接触交代含铜磁铁矿成矿带、乌龙沟—上黄旗多金属成矿带、丰宁—烟筒山多金属成矿带、寿王坟—小寺沟铜钼成矿带。
在鼓励勘查区内,对探矿权的投放时序和数量将给予政策倾斜,并优先安排勘查程度较高的项目。大力支持大庙式钒钛磁铁矿寻找接续资源,加强以黑山东大洼为中心及周边200平方公里范围的整装勘查力度。
(五)勘查规划区块及探矿权设置和配置
承德市共划分勘查区块301处,面积3745 km2。其中: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区块5处,铁矿资源勘查规划区块149处,有色金属、贵金属资源勘查规划区块126处,非金属资源勘查区块21处。
探矿权设置。严格实行按勘查规划区块审查探矿权,一个勘查规划区块只设置一个探矿权,一个探矿权可以包含多个成矿地质条件相似、连续的勘查规划区块。2011~2015年计划投放煤矿探矿权2~3个,铁矿探矿权120~160个,有色金属、贵金属探矿权50~80个。探矿权投放时序和数量原则上在不突破规划调控指标的前提下,分年度安排,找矿潜力大的重点勘查区、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的鼓励勘查矿种和鼓励勘查区的项目优先设置探矿权。对新增加的勘查规划区块实行动态管理,按相关程序确定。
探矿权市场配置和管理。依法规范探矿权的出让与转让,为矿产资源勘查创造良好的投资与公平竞争环境。加大监管力度,对圈而不探、以采代探、擅自施工开拓工程以及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等法定义务的矿业权人,责令其整改,逾期不改或整改不力的实行强制退出。
实行重要和优势矿产保护与限制性开采,调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提高矿产资源持续供给能力。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和结构,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推动矿业走节约、环保、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主要矿种开发总量调控
1、禁止、限制和鼓励开采矿种
禁止开采矿种:砂金、泥炭。
限制开采矿种:超贫磁铁矿。
鼓励开采矿种:铁矿(不包括超贫磁铁矿)、钒钛、岩金、银矿、铂钯矿、有色多金属、地热、建筑石材。
禁止开采的矿种不再新设采矿权,已有采矿权期满后立即关闭。限制开采的矿种按年度严格控制采矿权投放总数,并实施严格的规划审查与规划论证制度,达到准入条件后方可投放采矿权。对现有开采超贫磁铁矿的矿山要重新摸底和整顿,实施规模准入、环保准入、安全准入管理制度,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对达不到相应标准的矿山企业要限期整改直至关停。
对鼓励开采的矿种在符合矿山准入条件前提下,优先设置采矿权。对金、银贵金属和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除继续保持基本稳定的开发规模外,鼓励矿山企业采用先进的采选工艺技术,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及伴生有益元素的综合利用率,逐步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水平,使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对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山,继续发挥其资源优势,加大矿山建设规模,提高矿产品深加工能力。
坚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全市资源条件相适应、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原则,拟定主要矿种开发总量的调控指标。
(1)铁矿
大庙式钒钛磁铁矿:属承德市传统优势矿产,伴生的钒、钛有益组份赋含其中。规划至2015年,年处理矿石总量2400万吨,可生产钒铁精粉800万吨。
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至2015年,实现资源整合、规模开发利用,保持年矿石产量3000万吨,精粉产量1000万吨的水平。
超贫磁铁矿:在有效保障矿山地质环境的前提下,逐步探索开采深部原生矿的经济可行方案,提高矿石产量及选厂的处理量,维持铁精粉产量的稳定。规划至2015年保持年矿石处理量3亿吨左右,精粉产量2400万吨的水平。
(2)金、银矿产
宽城峪耳崖金矿、宽城铧尖金矿、丰宁银矿、承德县姑子沟银矿以及滦平县北李营金矿等为承德骨干矿山企业。2010年黄金产量共计3.5吨、银金属14吨。规划到2015年,黄金产量逐年稳步增长至年产4吨、银金属产量增至20吨的产能水平。
(3)多金属矿产
铜、钼、铅、锌等多金属矿产生产总值在全市矿业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特别是钼矿,经对现有生产矿山的调查研究,全市钼矿资源潜力巨大、经济价值总量可观,规划到2015年,钼精粉年产量达到1万吨水平。全市含镁白云岩矿产资源丰富,规划期间应加强镁金属开发应用研究,力争到2015年实现规模开发利用。
(4)水泥用灰岩
承德市水泥灰岩资源潜力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可适度增加开采量以保障全市甚至周边地区水泥生产的需要。规划2011~2015年逐步递增至年产1500万吨水平,2020年增至2000万吨水平。
(二)矿产资源开发布局及区块划分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布局
依据承德市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及矿业开发利用现状,着力调整、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构建双滦钒钛产业聚集区、隆化钛产业聚集区、滦平钒铁工业区、宽城龙城产业园、双桥区天大钒业、营子区承德建龙集团、承德县天福钛业等7个钒钛制品基地及新型材料产业园区,打造矿业新的经济增长极。钒、钛制品发展目标:至2015年,全市年产系列钒产品4.5万吨、钛制品9万吨、全钒液流储能电池1000兆瓦时、含钒优质钢材产能200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各县、区根据区域矿业发展的现状、资源潜力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1~3个与本地经济开发布局相协调的矿业经济区。
2、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
(1)重点开采区
钒钛磁铁矿:承德大庙—黑山一带钒钛磁铁矿开采区,承德县头沟一带钒钛磁铁矿开采区。
鞍山式磁铁矿:宽城县豆子沟—北大岭铁矿开采区,兴隆县孤山子—烂石沟铁矿开采区,滦平县张百湾—周台子铁矿开采区。
金矿:宽城县峪耳崖金矿、铧尖金矿,平泉县下营坊—郭杖子金矿,承德县两家金矿,滦平县北李营—西沟一带金矿,丰宁县上黄旗—大西沟金矿,丰宁县凤山兰营—王营一带金矿,隆化县大两间房杨树沟金矿,兴隆县沙坡峪—挂兰峪一带金矿,围场县朝阳湾—杨家湾一带金矿开采区。
银矿:承德县姑子沟—烟筒山一带银矿开采区,丰宁县营房—牛圈一带银矿开采区,围场县满汉土—小扣花营一带银多金属开采区。
铜矿:营子区寿王坟铜铁矿开采区,平泉县小寺沟铜钼矿开采区,隆化县唐三营西杨树沟铜矿开采区。
钼矿:丰宁县撒岱沟门、波罗诺、凤山一带钼矿开采区,兴隆县蘑菇峪一带和楠木沟西厂沟钼矿开采区,承德县岗子一带钼矿开采区,隆化县郭家屯杨骡子沟钼矿开采区及平泉县柴家沟钼矿开采区。
铅锌矿:兴隆县安子岭一带铅锌矿开采区,隆化碱房—北岔沟门一带铅锌矿开采区。
煤矿:营子区汪庄—涝洼滩一带煤矿开采区,兴隆县平安堡一带煤矿开采区,承德县暖儿河一带煤矿开采区,平泉县杨树岭—松树台一带煤矿开采区。
水泥和熔剂灰岩:承德县武厂—石洞子一带水泥灰岩开采区,鹰手营子—汪庄一带熔剂灰岩开采区,兴隆苗家营—北马圈子水泥灰岩开采区,宽城县龙须门水泥灰岩开采区,平泉县广兴店水泥灰岩开采区,平泉县大黑山—小寺沟一带熔剂灰岩开采区。
萤石:丰宁县万盛永、围场县广发永、平泉县杨树岭、隆化县碱房等地及周边开采区。
膨润土:隆化韩麻营—伊逊河沟膨润土开采区。
硅砂矿:围场边墙山—乌苏汰一带硅砂矿开采区。
建筑石材:承德县甲山、鞍匠一带饰面花岗岩及正长岩石材开采区,兴隆县黄酒馆—南双洞建筑石料开采区,隆化县北大坝一带花岗岩建筑石材开采区,围场县棋盘山一带玄武岩开采区。
地下热水:丰宁县洪汤寺、围场县山湾子、隆化县七家、隆化县茅荆坝、隆化县三道营、隆化县唐三营、隆化县漠河沟、承德县头沟地下热水开采区,承德市双桥区周边地下热水开采区。
重点开采区在确定矿业权设置方案和采矿权投放时序和数量时优先考虑。
(2)限制开采区
限制开采区主要包括:超贫磁铁矿、未综合利用的多金属矿、及对占用资源储量少、剥采比大、经济效益差、环境破坏严重的建材类小型和小小型矿山。全市划分限制开采区3处。
限制开采区内对生产矿山未达到该区开采规划准入条件的,责令限期整改,到期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注销采矿许可证,对新设立矿山须经严格的规划审查和规划论证,符合条件的方可准入。
超贫磁铁矿开采要具备科学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且符合最低开采规模要求,并经有关专家评审和国土资源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准入。
未综合利用的多金属矿区要系统开展资源综合评价,对能够综合利用而未综合开发利用的,实行限期淘汰政策;对暂时难以有效综合利用的,应具有较为科学合理的保存或处置方案,经有关专家论证,并由国土资源部门认定后予以储备,待条件成熟时方可准入。
对占用资源储量少、剥采比大、经济效益差、环境破坏严重的建材类小型和小小型矿山要通过矿产资源整合、矿山企业联合、限期整改淘汰等措施,限制其开采和准入。
(3)禁止开采区
凡列入禁止勘查区范围的矿产资源一律禁止开采。铁路、高速公路两侧可视范围1000米、不可视范围300米以内,禁止采矿;国道、省道和重要旅游线路两侧可视范围300米以内,禁止露天采矿。全市划分禁止开采区17处,禁止开采区内不再新设采矿权,已有矿山要逐渐退出,及时复垦破坏的土地。
(4)鼓励开采区:
全市共设立4个重点鼓励开采区:围场县小扣花营—满汉土银铅锌矿、营子区寿王坟铜矿开采区、丰宁县八道沟铂钯矿开采区、承德市双桥区周边地下热水开采区。加大鼓励开采区内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于鼓励开采区内的采矿权设置,在采矿权投放上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
(三)开采规划区块及采矿权设置
1、开采规划区块划分
全市共划分铁矿开采规划区块198处,总面积572 km2;金矿开采规划区块116处,总面积156 km2;有色金属、贵金属开采规划区块23处,总面积20 km2;煤炭开采规划区块30处,面积45 km2。
2、采矿权设置
采矿权设置必须符合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按开采规划区块审查采矿权,采矿权投放时序和数量原则上不突破规划调控指标,分年度有计划安排。2011~2015年计划投放煤矿采矿权1~3个、铁矿采矿权60~100个、多金属采矿权10~20个、贵金属采矿权10~30个。采矿权取得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对探矿权转采矿权新增加的开采区块,采矿权投放必须符合矿业权准入的资源储量规模标准。对鼓励开采区内的采矿权申请,在采矿权投放审批时予以优先。
(四)开发利用结构调整
1、矿山企业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积极引导小型及以下矿山整改联合,逐步减少小型和小小型矿山的比例,促进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推广先进的采选冶及深加工技术,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整体水平。实现单一产品向配套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高耗能产品向低耗能产品、资源高消耗产品向低消耗产品的转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矿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2、矿山最低开采规模与矿山最低服务年限
限定最低开采规模。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区(床)的矿产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新建的矿山开采规模必须达到相应的最低开采规模指标。对于已取得采矿权但其开采规模与其所占有的储量规模不相适应的矿山企业,要限期进行整合或改造,规定期限仍不能达标的责令其关停。为保证矿山开采的可持续性,保障矿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对矿山的最低服务年限给予限定。
3、规模结构调整
深化矿产资源整合,对小型及以下矿山,通过收购、联合、参股或其它方式进行整合,实现采矿权的合并、规模结构优化和生产要素重组,促进矿山合理布局、集约经营、规模生产,提升矿产资源总体利用水平。到2011年底全市组建50个铁矿矿业集团,使铁矿矿山总数减少到176个;到2015年力争全市组建9个特大矿业集团,大中型矿山企业由现在的5%提高到10%以上。
4、主要矿种开发利用目标
黑色金属矿产:稳步提升铁精粉的生产能力,提高铁矿产品的附加值。保护性开发钒钛磁铁矿资源,除实行规模准入规定外,对伴生的钒、钛、磷等组份必须实现综合回收利用。
有色金属矿产:规划在2015年之前除维持铜、铅、锌矿产品产量的基本稳定外,合理调控钼矿资源的勘查与开发,争取钼矿产能的大幅度提高。
铂钯矿产:位于丰宁县波罗诺乡八道沟的铂钯矿床,是河北省唯一一处大型铂钯贵金属矿产地,勘查工作程度高,储量规模大,地理条件优越。作为重点鼓励开采矿种支持引资合作开发,争取在2015年之前投产见效。
能源矿产:加强在承德县暖儿河、鹰手营子矿区涝洼滩、平泉县杨树岭及围场县朝阳湾—克勒沟一带的煤矿勘查,提高资源储量及开采利用保障程度。“十二五”期间实现煤矿勘查及深部找矿有较大突破,煤炭生产保持在200万吨水平以上。
积极鼓励承德市地热及浅层地温能资源勘查,采用航卫片解译、地面地质调查、地球化学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热钻探、地热井产能测试等技术手段,加快勘查工作进度,力争提交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矿产地2~5处,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和提高承德城市品位提供良好的水资源条件。
建筑石材、石料:鼓励各种建筑石材、石料的勘查与开发,充分发挥承德市石材、石料资源优势和特色,实现非金属矿产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至2015年,稳定承德县甲山—鞍匠一带花岗岩石材矿的生产,在隆化、围场、兴隆等县增加10处以上建筑石材、石料矿山,形成一批新的开采、加工基地,实现年产石材荒料50万立方米、石料3000~4000万吨能力。
(五)矿产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
1、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方向
切实执行矿山企业“三率”考核指标,提高伴生矿产综合利用、尾矿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低品位和难选冶矿石的开发利用,加强对矿山企业综合利用水平的监督管理,支持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推动和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全市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整体水平。
2、开发利用效率指标
至2015年,全市主要开发矿产的“三率”预期指标:铁矿和超贫磁铁矿的回采率分别达到85%和95%,贫化率分别低于10%和5%,选矿回收率分别达到88%和50%;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达到43%,矿山尾矿、废石、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15%以上,使资源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全面提升。
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大力支持矿山企业自主研发和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双滦建龙矿业、黑山选钛厂综合回收钛、磷等矿产的典型经验,对开发共、伴生矿产综合回收利用的,给予项目审批优先、税费减免等政策倾斜。加强“三率”指标管理和监督检查,达不到要求的不得颁发和延续采矿许可证,新建矿山不得采用国家限制和淘汰的采选技术、工艺和设备。发展循环矿业经济,加强矿山尾矿、废石、废渣的再利用研究和二次开发利用,推广煤矸石制水泥、制砖等新工艺、新技术,加强矿山采选及其后续冶炼加工业废水、废气、余热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推进矿业“三废”资源化进程。推进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与储量消耗挂钩,减少资源浪费。鼓励矿山企业建立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加强资源储量消耗定额管理,调动矿山企业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和规定,强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分区、分类治理,大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整治工程和矿区土地复垦工程,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相协调。重点矿区的地质环境有明显改善,矿山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效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矿山地质环境保证。承德与京、津毗邻,潮白河、滦河水系为密云水库和潘家口水库直接供水源区,围绕京津都市圈区域生态屏障建设,加强上游补给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确保京、津城市供水安全和生态平衡。
(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区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主要是采、选矿活动对矿区地质环境破坏的程度和规模分布,对承德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进行评估和分区:
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Ⅰ)
采煤集中区:主要分布于鹰手营子矿区汪庄、北马圈及兴隆县平安堡一带,宽城县塌山煤矿、缸窑沟煤矿一带,平泉县杨树岭煤矿、松树台煤矿一带。上述区域因采煤造成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局部坡面失稳,存在安全隐患;因采煤造成环境污染,且分布在公路、铁路两侧。
超贫磁铁矿开采集中区:主要分布于滦平县红旗小营一带、隆化县韩麻营—中关一带、丰宁县胡麻营—石人沟一带、承德县头沟—上苍子一带。主要是超贫磁铁矿的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大,特别是大量废渣及尾矿的排放,污染环境。
硅砂矿开采区:主要分布于围场县城附近伊逊河东侧区域的硅砂矿,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矿山地质环境环境较严重区(Ⅱ)
大庙式铁矿和鞍山式铁矿采选业较集中区域,分布于双滦区大庙一带和兴隆县挂兰峪—兰旗营一带;丰宁县黑山咀—大营子一带的金矿区。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一般区(Ⅲ)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主要任务
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把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矿山企业年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矿区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露天采矿区要跟踪监测边坡稳定性,严防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确保人员财产安全,地下开采区要防治地面塌陷。对交通要道、城镇周边、重要旅游线路和基础设施沿线的沙土、建筑石料开采要严加管理,避免其对山体和地形地貌景观造成严重破坏。注重现场监督,督导矿业权人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中的各项义务,做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貌重塑、土体再造、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等工作。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通过矿山地质环境调研,落实保护与整治任务,建立市、县、乡镇和矿区三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切实落实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预报制度,有效加强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处理和快速反应机制。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科研工作。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矿产资源二次开发利用,达到矿山废石、废渣、尾矿资源化,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研究土地损毁机理及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技术、方法;研究预防或减少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技术、方法以及矿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治理的新技术新方法。
在对矿山地质环境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责任机制。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由采矿权人负责恢复治理,恢复治理费用列入生产成本。健全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缴存标准和缴存办法,采矿权人应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要求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责任,拒不治理的通过招标进行治理,费用由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列支。经验收不合格的,责令其限期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
1、矿山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区:本规划把已设置的国家或省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地保护区、国家级和省级主干铁路、高速公路等列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区。
重点保护区除公益性基础调查评价项目以外,禁止一切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具体保护范围以主管部门批准备案为准。
2、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预防区:主要指矿产资源开发易引发地质灾害、水土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严重威胁或危害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的区域。全市重点预防区划分为承德大庙铁矿、鹰手营子煤矿、八卦岭和峪耳崖金铁矿等16个区域。对重点区域矿山地质环境实施动态监测,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主要目标是预防矿区内地质灾害、水土流失与环境污染。
3、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根据承德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全市划分36个重点治理区。主要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历史较长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的区域。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主要包括:煤、铁、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山中采矿相对集中区;萤石、石材、石料以及超贫磁铁矿等开采的矿山。
对重点治理区,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拓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资金渠道,积极引导和吸收各种资金投入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之中。
4、矿山地质环境一般治理区:除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以外的其它区域,包括分布零散的小矿山及地热资源开采区。一般治理区开采矿产资源必须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并对可能诱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处置方案。采矿权人要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减少矿山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政策
1、新建(改、扩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新建矿山必须符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准入条件,严把矿山选址和环境保护审批关,不准在禁止开采区及地质环境破坏难以恢复、次生地质灾害不可预防的区域内新建矿山项目,限制开采区内新建矿山必须经严格审查批准。在申请采矿权时,必须提交经专家论证并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矿山建设主体工程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程、水土保持设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须做到“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与使用;新建矿山须按照有关规定足额缴纳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谁主管、谁收费、谁监督、谁落实”的原则,监督矿山企业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严格落实土地复垦方案审查制度,新建(改、扩建)矿山项目无土地复垦方案不予受理采矿权申请。
2、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企业必须严格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义务,严格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具体规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生产矿山的监管力度,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督促和引导矿山企业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技术研究投入,建立土地复垦监管和监测制度,对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实行限产或关闭。
3、闭坑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矿山闭坑、停采后,要及时采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复垦还绿措施。采矿权人履行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中规定的措施,经验收合格确认后,方可批准闭坑。闭坑矿山的土地,凡是可以复垦的,要限期复垦,若用于种植的则需在其表面覆盖泥土,不能种植作物的,绿化环境;对于可以复垦但尚未复垦的土地,必须制定限期复垦绿化方案。对历史遗留已闭坑矿山,要通过国家扶持和采取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逐步解决
4、勘查矿产资源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以槽探、坑探方式勘查矿产资源,探矿权人在矿产资源勘查活动结束后未申请采矿权的,应当采取相应的恢复治理措施,对其勘查矿产资源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进行回填、封闭,对形成的危岩、危坡等进行恢复治理,消除安全隐患。
严格实行土地复垦方案制度,建立矿区土地复垦方案审查、监管和监测制度,最大限度减少破坏土地面积及降低破坏程度。新建矿山项目没有土地复垦方案的不予受理采矿权申请,没有完成土地复垦任务或没有缴纳土地复垦费的矿山企业不予年检。
积极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工程,因矿产资源开发占用和破坏土地或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要进行综合整治。建立矿区土地复垦费征收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多渠道矿区土地复垦投资体制,为历史遗留矿区土地复垦提供财力保证。
集中开展以煤、铁、金、银及有色金属为重点的地质勘查工作。对成矿条件较好或已见矿的地区,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查;加强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的地质找矿工作,缓解大中型矿山的资源危机状况。
1、王家窝铺—老伙房一带区域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
开展丰宁县王家窝铺—老伙房一带铅锌银矿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区面积3279平方公里,总投资0.5亿元,预计新发现找矿靶区2~3处。
2、峪耳崖金矿区深部及外围、铧尖—牛心山—汤道河一带金矿地质勘查工程
在宽城县峪耳崖金矿区深部和外围及铧尖—牛心山—汤道河一带实施金矿资源普查、详查,工作区面积295平方公里,总投资0.39亿元,预计新增金矿资源储量21吨。
3、大庙—黑山—韩麻营一带钒钛磁铁矿地质勘查工程
在大庙—黑山—韩麻营一带进行深部找矿勘查工作。大庙矿区深部先进行普查,黑山矿区和大乌苏沟一带开展详查。工作区面积157平方公里,总投入1.8亿元,预计新增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5~10亿吨。
结合承德市矿产资源赋存特点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以钒、钛、磷等矿产以及铁矿尾矿的综合利用为重点,实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1、承德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工程
充分发挥承德钒钛磁铁矿的资源特色,重点在双滦工业园区,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研发钒钛系列产品的优化升级,建成独具特色的国家级钒钛制品基地。总投资11.72亿元,年实现利税3.5亿元。
2、低品位铁磷矿中铁尾矿综合利用工程
丰宁县三赢公司铁矿尾矿综合利用工程:利用选铁尾矿选铁、磷。总投资1.57亿元,可实现年产铁精粉40万吨,磷精矿5万吨,每年减排尾矿45万吨,实现利润4000万元。
平泉县红山工业园区:平泉县百泉矿业有限公司和平泉县永辉矿业有限公司利用超贫磁铁矿尾矿选磷、钛。总投资2.6亿元,年产磷精矿10万吨,钛精矿10万吨。
隆化县新村矿业铁选厂尾矿综合利用工程:利用尾矿,回收钛、磷等有益伴生组分,
双滦区建龙公司尾矿利用工程:利用尾矿回收钛、铁有益组分。
全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经济区规划,详见附表14。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工程
对全市矿产资源集中地区、重点矿区、采矿点密集区和与矿山地质环境有关的特殊保护区地质环境实施动态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矿山现存及潜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区地质灾害、隐患、危害对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的效果。通过实施该工程,为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和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准确依据。
2、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
鹰手营子矿区内的两个国有矿山,位列全国40个资源危机矿山之中,由于开采历史较长,带来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非常严重,积极申请国家支持,加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3、承德市老爷庙井田土地复垦工程
该工程是对兴隆矿务局营子煤矿一、二号井等采煤塌陷地进行复垦治理,增加有效农用地面积,改善周边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占用破坏土地面积18.66平方公里,计划复垦土地面积12.13平方公里,其中恢复耕地2.6平方公里。
(一)完善机制,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制度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严格执行规划,维护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正常秩序。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与结构调整、开发利用总量调控、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储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规划指标纳入管理目标体系进行考核,并将规划执行情况作为考核领导业绩的重要依据。
按照统筹发展的要求,设置各类保护区要对压覆或围圈矿产资源的情况进行严格论证,已划定保护区内的重要矿产资源开发经严格论证后,报原审批机关调整相关规划,确保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进。
严格规划审查和许可证制度,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采、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以及土地复垦项目,矿业权的审批、出让、变更和延续等必须符合规划。对不符合规划的,不得批准立项,不得审批颁发勘查或采矿许可证,不得批准用地。新申请开展勘查开采活动,必须纳入规划,严格论证,统筹安排。
完善矿产资源规划审查制度,将矿业权规划会审关口前移,确定矿业权的规划预审程序、内容和权责范围。建立健全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制度,将矿产资源管理目标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
(二)抓好落实,为规划实施创造条件
统筹协调、统一部署,建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联合投资机制。政府对规划的重大工程实行资金扶持政策,为项目运行创造条件。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价款和地方预算中可列出地质工作专项资金,支持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引导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投资方向,支持并规范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活动。
加大矿产开采、选矿、冶炼工艺技术方法的科研投入,推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大力推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大力支持矿业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项目,提升矿业发展科技化水平。
全面落实《河北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承德市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实施意见》,采矿权人必须依法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按照规定及时缴纳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切实推行土地复垦费征收使用管理制度,土地复垦费足额列入企业生产成。
加强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评估制度建设,定期开展规划执行情况评估,评估报告报规划审批机关备案,并作为规划调整和修编的依据。
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管理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制度,规范矿业领域的经济行为,提高管理部门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资源储量及探明矿产地储备的管理和调控能力。发展和规范矿业领域中介机构,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技术优势,促进矿业经济健康发展。推进矿业权市场化进程,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权益。控制矿业权投放总量,依据规划适时、适度投放矿业权,增强政府对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
(四)加强执法监察,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扩大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成果,坚持疏堵结合的方针,加大对违法勘查、开采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取缔非法矿山。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切实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责,加大重点矿区和重点地段的执法监察和巡查力度,对环境破坏严重的各类矿山企业严格监督管理,规范其勘查、开采活动,促进绿色矿山建设。严格实行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年检制度,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动态监管和遥感监测,市、县(区)要建立健全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有效查处各类矿产资源违法行为,促进矿业秩序的根本好转。
将规划执行情况列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各地各部门规划执行情况。对违反规划审批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并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对违反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予以纠正,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要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兴地战略的决定》,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科技创新。研发和应用重要矿产资源找矿理论和勘查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发现能力;研发和应用矿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研发和应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土地复垦技术,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能力。建设矿产资源公共服务科技平台,加大矿产资源科技知识普及和推广力度,提高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转化能力,把科技创新贯穿于矿产资源调查、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全过程,提高国土资源科学化管理水平。
加强市、县规划管理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开展规划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规划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建立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勘查及开采规划分区查询系统和矿业权规划区块查询系统,为规划审查和及时发现、查处违反规划行为服务。及时准确地掌握矿产资源储量增减、资源利用现状、矿山地质环境等动态变化及规划实施情况信息,以规划管理信息化带动规划管理科学化和社会服务化。
严格矿产资源规划调整和修编的程序,因形势变化需要进行指标调整的,应对规划调整和修编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等进行评估和论证。凡涉及勘查开发方向、规模、布局等原则性修改的,必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承德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1~2015年)》由文本、附表和附图组成,三者具有同等效力。
本《规划》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查,由承德市人民政府报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实施。
本《规划》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承德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同时废止。
本《规划》由bet365足球直播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