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划的目的、意义和编制依据
为进一步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切实有效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合理安排土地供应结构,加强土地市场调控作用,引导各类项目投资,优化产业布局,重点保障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用地,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17号)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2017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参照近年来供地情况和本年度用地需求,制定2017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二、基本原则
(一)城乡统筹原则。编制供应计划严格遵守城乡统筹原则,统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合理安排统筹区域城乡供地数量及结构,落实各区功能定位,优化土地供应空间布局,促进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的有机疏解,扎实推进重点新城建设。
(二)节约集约用地原则。编制供应计划严格遵守节约集约用地原则,进一步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审查调整各类相关规划和用地标准,控制总量、限制增量、盘活存量。
(三)供需平衡原则。编制供应计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统筹供给和需求,突出供给侧引导,实现土地供需基本平衡。
(四)有保有压原则。严格遵守有保有压的原则,继续严把土地供应闸门,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去库存的相关政策,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并统筹考虑存量房屋、已供应未开工和在建房地产项目用地规模,合理确定年度住房用地规模,合理确定年度住房用地供应规模,正确引导市场预期。优先安排国务院及职能部门发布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促进政策中明确的重点产业,本地区的重点产业,积极保障民生项目、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商贸企业聚集区用地。严禁为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安排土地。
三、计划指标
(一)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2017年度我市市本级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在650.9376公顷以内。
(二)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结构。2017年度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中,商服用地117.2406公顷,占供地总量的18.01%;工矿仓储用地57.881公顷,占供地总量的8.89%;住宅用地70.3629公顷,占供地总量的10.81%(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2.0467公顷,各类棚户区改造用地31.8782公顷,商品房用地36.438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70.8533公顷,占供地总量的10.89%;交通运输及其他用地334.1898公顷,占供地总量的51.34%;其他用地0.41公顷,占供地总量的0.06%。
四、政策导向
(一)优化空间布局。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大力发展多元工业、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及养老服务业,加快建设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区。严格控制老城区的建设用地供应,继续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土地供应,提升老城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重点保障新城的土地供应,支持新城外部交通、内部路网、市政、环境等设施建设,促进功能组团开发,加快新城建设;鼓励企业“退城入园(区)”,加大园区土地供应力度。
(二)优化土地供应结构。根据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去库存实际,合理确定住房用地供应调控目标,并结合当地近五年住宅用地平均供应量,合理确定年度住房用地供应规模、布局和时序,并稳定、均衡住宅用地供应,对省下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棚户区改造任务用地用应保尽保,优先安排供应。提高基础设施用地、民生用地,新产业、新业态用地供应,突出经济发展支撑项目用地服务,充分保障招商引资、国家、省及市重点工程项目和优势产业用地需求。工矿仓储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均实行指导性计划控制,根据年度用地需求保障供应,不确定具体指标。乡镇建设项目用地供应计划指标按照实际需要机动安排。
(三)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从严控制城市用地规模,鼓励和引导建设紧凑型城市;建设项目用地鼓励利用存量,严格控制增量,发展园区经济,大力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加强规划管控作用,积极消化利用闲置土地和批而未供土地。实行差别化工业用地政策,提高工业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共同责任,强化批后监管,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进一步提高全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严格执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对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新增工业(含仓储)用地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宗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有偿供地。积极推进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逐步缩小划拨方式供地范围。
五、供应计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积极强化措施,确保供地服务效率质量。计划实施中,把握全面,突出重点,强化服务,保障供应,对年度重点大项目用地、保障性住房用地要采取“超前介入,跟踪服务,全程保障”措施,切实满足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二)加强协调配合,保证计划指标有效落实。市国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和市规划局等部门,主动服务,对列入计划的项目加快审批,推进计划实施。各区政府和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实施土地供应计划的主体作用,加强规划设计,加快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及时主动地与市国土局、市发展改革委和市规划局等部门沟通,共同研究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计划的实施。
(三)加强计划的动态跟踪管理和通报。市国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和市规划局及时总结计划执行情况,定期向社会通报计划执行情况,对因特殊原因影响供应计划安排的,应及时会同相关部门和相关区政府做好计划调整工作。
六、本计划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承德市本级2017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表
附件2:承德市本级2017年度住房用地计划表